2022新年新氣象

2019-06-05_001

每年開春總是期許自己比往年更進步一點。

我平常自律甚嚴。於公於私、做任何事情,

都會不斷思考怎麼做可以再更好,有無更進一步的改進空間。

但唯獨一項總是難以克服,就是「時間的管理」。

早年剛從加拿大回來時,工作如雪片般飛來。

全心全意投入工作,卻常常忘了吃飯、或是捨不得睡,熬夜通宵處理工作。

也因為這樣二度進出台大醫院急診室,
(這又是另一個有趣的經驗,改天分享

太專心投入熱衷的事物上,時間的運用以及比重分配不均,

導致常常日夜顛倒,腸胃也因此變得不好,生活重心嚴重失衡。

即使現在過著半退休生活,我依然改不回來以前種下的惡習,大部分還是晚睡晚起,

吃飯時間不固定,常常覺得沒做什麼事,一整天就這樣過了。

 

2014-06-13_099

自認這個情況不能再這樣下去了,

我希望可以早睡早起,對「時間」更能掌控與管理。

前陣子看了一篇文章《步驟戒除壞習慣,克服心魔這樣做!創建全新的自己》

重點摘要如下:
#全文出處:
https://web.cheers.com.tw/issue/2020/21habits/article/04.html
#聚焦在想要成為的新角色
與其不斷檢討「我為什麼一直做_」,
不如專注在創造新的行為,甚至是新版本的「我是誰」。
改變自己的身分認同,是創造行為改變的方法。
多數人要改變行為時,常把焦點放在「不做什麼」或「堅持做什麼」,
這些方法都不如「認為自己是怎麼樣的人」來的有效和持久。

舉例:
1.工作「這週要把預算書做出來」不如培養「我是個有執行力的人」的自我認同。
2.「今天一定早睡」不如培養「我是個早睡早起的人」的自我認同。

#為好習慣預先做前置作業
讓行為變得容易的「前置作業」或事前準備,是減少新習慣摩擦力的一大妙方。
辨認出一項習慣裡最麻煩的地方,再讓這個行為堆疊到既有的習慣上,
就能讓一件事變得更容易。
舉例:
1.工作「預算書分門別類拆解項目,利用工地等待的零碎時間,完成1-2個項目。」
2.預定睡覺的時間,在睡覺前有效把時間運用,沒有這麼重要或是可以簡化處理就不要浪費時間了。

#減少環境中的誘因
1.打開電腦就認真工作,不要開電視,或是分心逛臉書/新聞/看影片了。
2.躺在床上手機就丟一邊,立馬關燈睡覺。

#不斷覺察 #微調行動
習慣是已經變成「自動駕駛模式」的行為,因此,改變習慣的一大挑戰,是讓自己對特定行為的無意識變得有意識。

不要默默讓習慣綁架自己,或是當任何無法做到的理由藉口。
我覺得看了蠻有感觸的,也分享給大家看看囉。
如果您對自己也有期許,認為某些習慣需被改進,希望對你也有幫助。

#全文出處:https://web.cheers.com.tw/issue/2020/21habits/article/04.html

arrow
arrow

    john00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